关于电影

如果要谈电影的话,我相信肯定会有许多专业的名词来表述,也会有相当细致的分类等。任何一个行业,一个门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总是如此。人们喜欢主观的“造”一些好听的名词来“装饰门面”,以此来显得这门学科是如此的深奥。不可否认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用处,它能使这门学科变得更加系统化、体系化和标准化;但也不能否认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做一些无益的事。

而我作为既不专业又不懂行的普通观众,也只能浅浅的说一下个人对于电影的认识。从一名观众的角度来评价一部电影大概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它好不好看?”。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喜好和兴趣等因素不同都会导致对同一部影片产生不同的态度。所以,我们不能从这个过于宽泛的问题入手来谈对电影的认识,而是应该通过电影来认识电影。不是通过人到电影来认识电影,而是通过电影到人来认识电影。

电影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载体,只不过相较于文字来说它可以更容易从感官上给人带来心理和视觉上的冲击。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它也有一种文字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对于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但是这种优势却是以较高的传播门槛作为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普及了移动联网设备和高速网络之后,短视频等新兴媒体类型可以以摧枯拉朽般的势头在各种信息传播领域里攻城略地的原因。其性质和在互联网兴起时,电子媒体对于传统传媒行业的打击是一致的。一种新事物的基本要素一旦具备之后,就会对原有的旧事物的地位产生绝对优势。

现在的人们看电影,往往会出现对扮演者的重视程度的远超电影本身内容的现象。当然,会有人说通过扮演者可以快速的帮助观众筛选掉一批低质量的影片,因为有些扮演者本身就是高质量电影的保证。其实,这也是种避实就虚的回答!或许正确的思路是,首先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其次发现大多数扮演者都是演技在线的实力派(大众认可的演员即可),然后买票走进电影院观看。但总有很多人的思路是,首先看到 Ta 参演了电影,然后买票走进电影院观看。 后者的行为其实离电影的本质就很远了,换句话说此时的电影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的一个工具。

当这种现象随着互联网的能力加持越来越明显后,商人们似乎发现了一种生产另类商品的赚钱捷径。通过流量明星来吸引观众,不在乎内容只在乎是否有这个“明星”出场,而许多缺乏分辩能力的观众看到“明星”名字之后就会掏钱买票。通过数据做分析,使用流量来衡量,拍摄电影为手段,最终赚的盆满钵满。在这种利益导向的驱动下,不出现“一亿”转发量这种令人诧异的数据似乎才是令人诧异的。那些“明星大腕”们,没有流量怎么能在谈判时索要高片酬呢?

从电影到人来认识电影,就是需要通过分析电影对观众产生的影响和电影本身存在的意义来评判电影,而影响与意义都是依托于电影的内容来体现出来的。有的电影能给观众带来一些启发和激励;有的电影能给观众带来快乐;有点电影是为了跨越时间的维度,记录值得纪念的事件等。这些都是一部好电影本身存在意义的具体表现。

发布者

Avatar photo

常轩

总要做点什么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